母豬產床又稱高培產仔欄,主要由母豬定位架、仔豬圍欄、仔豬保溫箱、漏糞地板、母豬食槽和小豬補料槽等組成。母豬定位架的作用是控制母豬自由活動區域和躺臥方式,定母豬產床位架之間有擋杠,避免仔豬被壓死、踩死和壓傷。定位架的長度一般為2.1-2.3米,寬度為0.6米,高度為1.0米。限位架下邊的一根欄桿上面焊有彎曲的檔柱,用以保護仔豬,而不影響仔豬吃奶。母豬食槽和飲水器都在定位架的前方。
仔豬圍欄是為仔豬提供一個活動的空間,并防止跑出去。圍欄有柵條式和隔板式兩種。柵條式有利于通風和觀察,但不利于防疫。隔板式有利于防疫但造價較高,仔豬圍欄的長為2.0-2.3米,寬為1.7-1.8米,高為0.5-0.6米,柵格間距不大于40毫米,仔豬補料槽和飲水器都裝在圍欄的后部,供糞便徘在后部的排糞區,豬產床地板由塑料地板和鑄鐵地板組成。
母豬產床高度產房內不同高度的空間其溫度是大不一樣的,離地面越低溫度越低、濕度越大,越容易受賊風侵襲。生產實際調查發現,將母豬產床的高度由20厘米提高到45厘米,子豬大腸桿菌的發病率減少50%~70%。根據母豬的生長、繁育規律,可分為后備母豬、妊娠母豬、臨產母豬、哺乳母豬和空懷母豬五個階段。各階段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母豬的生長繁殖及價值。圍欄應平坦,產床應平整,防止剮傷剮掉乳頭。每天堅持用0.1%高錳酸鉀清洗乳房、乳頭1次~2次,防止乳房炎,影響母豬泌乳。避免了母豬壓死仔豬的現象,同時還專門為仔豬設計了一個保暖箱,天氣冷時仔豬可以在里面避寒。母豬產前兩周應將產房、產床沖洗干凈,再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并沖洗干凈,空圈天以上保持豬舍干燥母豬產前一周轉入產房(有條件的豬場應該給臨產母豬洗澡后再轉入產房),使其適應新的環境。并要保持產房清潔、干燥、安靜舒適、空氣新鮮,冬季陽光充足,舍內溫度保持在。有產房的豬場,應在母豬產前及時把產床準備好,并在產前5~7天把母豬趕進產房,讓它熟悉環境。如在原舍產子,在母豬分娩前15天把積肥坑的土肥,分娩前3~5天,再把豬床上的舊土連同污穢的墊草一起換掉,保持豬床平整、干燥。產房應經常保持清潔、干燥、溫暖、陽光充足和空氣新鮮。
在封閉式豬舍建筑的分娩母豬舍和保育舍應用了正壓管道通風降溫系統、滴水降溫系統、集中細霧降溫系統、噴霧冷風機、初始降溫系統、局部環境射流蒸發降溫系統等。一些較大規模的豬場,設施裝備水平相對較高,購買的設備相對,但是很多企業的采購負責人對養豬工藝小熟悉,對設備的工藝要求不了解,采購的產品只能停留在材質或者是成套設備的價格上,設備的小配套給養豬生產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
(1)在母豬分娩前分挽舍與母豬產床分娩床的。分娩季節前兩周將分娩舍內全部清掃、洗凈、封閉后用福爾馬林加高錳酸鉀熏蒸3天。
(2)分娩季節、產仔哺乳母豬及仔豬采取全進全出的轉群方式,規定轉群后飼養員立即全部清洗干凈分娩床及床下糞溝、地面、飼料槽,晾干后用液兩次后待用。
(3)在母豬分娩前胎母豬進入分娩舍及臨產前母豬的。重胎母豬提前7天進入分娩舍,由飼養員將母豬體表洗干凈,并準備好干操的麻袋、仔豬保暖箱、燈泡、接產用的液、剪刀、抹布等用具,接產時按規定程序用液擦洗母豬后軀、乳房及仔豬斷臍等。
(4)分娩前后兩周母豬飼料中添加0.01%的
(5)在母豬分娩后,認真做好喃乳期的免疫注射、滅病等工作。仔豬3日齡及7日齡兩次補鐵,每次注射鐵劑含鐵量為150毫克。仔豬21日齡豬瘟首免及母豬配種前豬瘟免疫注射。夏季母豬產后的MMA防治。仔豬30日齡時副傷寒的免疫。規定飼養員隨時清掃產床和走道上的積糞,每隔兩天疏通一次糞溝(糞溝在產床下面),每星期將產床上下及糞溝走道兩次,換門口的池藥水。
(6)良好的保溫措施可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分娩母豬舍和保育舍的冬季保溫設備應用了自動恒溫電熱板,燃油熱風爐,紅外線燈、吊掛式紅外線加熱器(分為調溫型和非調溫型)、加熱地板、保溫箱、電熱風器、擋風簾幕、玻璃鋼保溫箱等。
(7)及時補水補料。仔豬生后3夭開始尋找水源,但此時仔豬頭部還達不到飲水器且無力吸吮,我們就利用玻璃罐頭瓶,洗凈后裝滿水,拴在飲水器下方的鐵欄柵處,誘導仔豬找水飲水。
養豬喂豬的誤區:
1、飼喂誤區
(1)顆粒料沖水喂豬有的農戶用顆粒料喂豬仍與粉料一樣,加水拌成粥狀飼喂,這種做法易使顆粒飼料營養成分受到破壞,營養價值降低。使用顆粒料喂豬的正確方法是干喂后供豬飲水。
(2)生料熟喂有的農戶認為生飼料熟喂才有利于豬的消化吸收。其實生料熟喂,一方面破壞了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導致飼料營養價值降低;另一方面,費人工、耗燃料、增加成本。所以,除豆類、豆渣等飼料外,一般青綠飼料、農副產品以生喂為好。
(3)飼料稀喂飼料用水沖稀飼喂,看起來豬采食量多,實際吃下去的多為水分。豬攝食過量水分,會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加重腎臟負擔。實際生產中應粉料濕喂,飼料含水量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宜。
2、誤區
(1)未見疫病,可以不有些農產認為自己養豬規模小,不會發生傳染病,不需要經常。其實發生疫病有三個基本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在養豬農戶中,有時雖沒有疫病發生,但外界環境存在傳染源,病原體會通過空氣、飼料、飲水等途徑,侵入豬體引發豬病。因此,未發生疫病地區的養殖戶同樣應重視工作,防患于未然。
(2)過了,就不會發生傳染病有些農戶認為豬場已經,不會再發生傳染病。實際不然,許多病原體可通過空氣、蚊蠅、飛禽、老鼠等媒體傳播。所以,定時、定位、、規范。
(3)劑氣味越濃,效果越好有些農戶認為劑氣味越濃,效果越好。殊不知,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劑的能力和譜范圍。而且氣味濃、刺激性大的劑對豬的呼吸道、體表等都會有的傷害,易引起呼吸道。